之前朋友敲田木子,詢問FB的一些問題,
本來田木子就算不是甚麼大師,
至少也摸了一兩年,理論上應該不會有「這是甚麼東東」的問題,
不過這次朋友問的問題倒是讓田木子漏氣了一下,
真的出現了「這是三小東東」的問題了啊啊啊啊啊啊
這證明....FB不是那麼簡單低~~
學海無涯,努力精進吧(甚麼八股開頭....)
神秘的貼文消費量(Post Consumers)
朋友的問題是這樣,因為對方因工作需求需要進一步的資料,
所謂的「進一步資料」就是要比「洞察報告」還詳細,
換言之,一定要用匯出數據的表格,
但是問題就出現了....
 |
↑↑圖中的「匯出數據」就是粉絲團要知道進一步資料的其中一種方式 |
而打開Excel檔後,點選左下角的「關鍵績效指標」再看橫向的Q,
就可以看到「貼文消費量/總期間」,
就是這個名詞讓田木子傷腦筋兩天....
這個名詞的神祕之處就是....用中文竟然找不到任何討論,
頂多出現在文章中但沒有進一步的解釋,
在現代社群那麼發達、小編多如腳毛的年代,
竟然有FB系統的要素沒有討論,
神秘....太神秘了。
 |
↑↑沒有意義的神秘人面過場圖(咦?)
從中文檔案的解釋,所謂的貼文消費量是指:
這解釋本身就有點模稜兩可,總期間就算了,任一處的點擊是指?
可以點擊之處?還是只要按到就算?
這還不是最疑惑的地方,因為點到報表的O「已互動的用戶/總期間」
解釋也是....
總期間:曾點擊貼文任何位置的用戶人數。(不重複用戶)
有高手可能會想「這有甚麼難?後者(已互動人數)是獨立人數,
而前者(貼文消費量)則是點擊數量,所以點擊數量比人數大是天經地義的事。
那這樣想的人看到P項的「貼文閱讀者/總期間」應該會發瘋吧?
因為它的解釋一樣是...
總期間:在你的貼文中隨處點擊的人數。(不重複用戶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這是怎樣,這兩個解釋有甚麼差嗎?
如果一樣為什麼不併在一起?那如果不一樣為啥解釋都差不多?
而且兩者的數字真的不一樣......根本是整人嘛(翻桌)
 |
↑↑這三個數值真是整死小編了XD差不多的解釋卻又不一樣的數字
|
第一天晚上........田木子的心得就是..........
不過後來倒是歸納出一些結論,但是受限篇幅...就留到下一篇講吧!!
|
遇到一樣的問題r,求解田木子大大!!
回覆刪除想請教歸納出的結論,研究了好久還是模不著頭緒阿~
回覆刪除求助田木子大大!
瓊文你好(不知道你是先生還是小姐所以稱謂就跳過了XD)
回覆刪除這一篇我本來規劃要再寫一篇,
不過最近有事耽擱了。
如果你真的很好奇的話,
田木子有個粗略的答案是「先暫時不理他,這個數據本身不是關鍵」。
找時間田木子再分析一下國外的SEO優化前輩怎麼說
(但基本上他也覺得很莫名,
可能真的只有FB本身才知道)